Skip to main content

半数胶镬铲杂质释出量超标 1款热熔变形

易洁镬有防黏涂层,为免金属镬铲令涂层脱落,不少家庭会选用胶镬铲。不过胶镬铲遇高温有可能被热熔或变形。巿面上有各式各样的胶镬铲,声称的耐热程度一般约200℃,是否与标示相符?煮食时胶镬铲会否释出塑化剂及过量杂质?今次测试了17款中式胶镬铲,每个大约售价由$12至$99不等。

测试结果

全部样本都有标示耐热温度

检视发现全部样本都有标示耐热或最高可用温度,资料较详细的样本同时标示制造物料名称,并以中英文标示使用注意事项或清洗方法等,例如勿将产品置于高温锅具中、是否可用洗碗碟机或洗洁精清洗等。

1款样本未达标示的耐热温度

用于制作厨具的尼龙物料大部分为尼龙6或尼龙66,两者的熔点分别是220℃和255℃,较聚乙烯(简称PE)和聚丙烯(简称PP)等一般塑胶物料为高,因此尼龙厨具例如镬铲或汤勺,较常用于接触油性或较高温的食物。

 

所有样本均有标示耐热或最高可用温度,由180℃至260℃。由于现时未有国际标准测试胶镬铲的耐热温度,参考一般用以油炸食物的花生油或大豆油的冒烟点约230℃(450℉),而油炸鸡块或油炸猪排所用的油温一般约190℃,时间约13至20分钟左右(视乎炸物的大小厚薄而改变),而定出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是将样本的铲头浸入油温200℃的花生油中15分钟,取出及冷却4小时,然后检视铲头外观是否有颜色改变、起泡或热熔等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JMJ」(#15)样本的铲头浸入热油后1分钟内,已热熔变形,与其标示的温度220℃不符,实验室以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检视其物料,发现实为聚丙烯,一般熔点约为160℃至170℃。该样本虽然附有中、英文告示「切勿将此产品停放热锅上」,但消费者往往于使用前先除去该告示,而在烹调食物时,镬铲也经常被放置在煮食器里。「GastroMax」(#5)及「Suncraft」尼龙中式镬铲(#6)样本于测试后也出现轻微变形,但仍然可用。「意美厨」(#17)的物料测试后出现起泡情况。「Daiso」(#12)样本于测试后铲头物料轻微变色。其余样本于测试后未有发现外观上的改变或热熔等问题。消费者要注意勿把胶铲头浸泡在热油中过久,以免产品损坏或加速老化。

 

bentbubbles

铲头浸入热油后1分钟内,已热熔变形的样本。

经耐热测试后,铲头出现起泡的样本。

 

#15 sample

实际使用时,样本(#15)的铲头前端有热熔情况。

杂质释出量

以胶镬铲烹煮、翻炒或搅拌食物,在加热情况下,除可能释出未完全聚合的尼龙单体外(如镬铲是尼龙制),还可能释出其他杂质,例如添加剂(如稳定剂、着色剂等)、降解物等,并迁移至烹调中的食物,摄入后可能有健康风险。

 

测试按照欧洲对食物接触用塑胶物料的规定进行。由于镬铲可能接触不同种类的食物,故测试以3种模拟食物包括酸、酒及油腻食物进行,限值为每平方分米胶镬铲面积不可释出超过10毫克的杂质(10mg/dm2)。

酸性的食物(3%醋酸)

将各样本浸泡于100℃的3%醋酸4小时3次,然后检测样本浸泡第3次时溶于醋酸的杂质释出量。结果显示9款样本的杂质释出量等于或超出欧洲的标准规限(10mg/dm2),由10至120mg/dm2不等,当中「意美厨」(#17)的释出量最高(120mg/dm2),超出标准限值11倍,次为「Tefal」(#14)及「Chef’s Favor」(#16),释出量皆为23mg/dm2。虽然余下8款样本的释出量均低于欧洲的标准规限,但当中「Suncraft」尼龙中式镬铲(#6)及「Rossetti」(#7)样本的释出量均高于9 mg/dm2,接近标准规限,值得关注。

含酒精的食物(10%乙醇)

将各样本浸泡于于100℃的10%乙醇4小时3次,然后检测样本浸泡第3次时溶于乙醇的杂质释出量。结果显示3款样本包括「Tefal」(#14)、「Chef’s Favor」(#16)及「意美厨」(#17) 的杂质释出量超出欧洲的标准规限,由12至14mg/dm2,其余14款样本均低于10mg/dm2,当中「JMJ」(#15)的释出量更低于检测限。

油腻食物

将各样本分别浸泡于3种指定温度和时间的油腻食物模拟液〔即95%乙醇、异辛烷(iso-octane)及聚2,6-二苯基对苯醚poly(2,6-diphenyl-p-phenylene oxide)〕,然后计算样本的杂质释出量。结果显示除「JMJ」(#15)样本不能抵受部分高温条件而未能完成测试外,其余样本的杂质释出量均低于欧洲标准要求。

5款样本检出初级芳香胺

初级芳香胺是一些含胺类化学物质,可用来生产工业用的偶氮染料(azo dyes)和某些聚合物(copolymer)。使用食物接触用塑胶物料时可能释出PAA。虽然大部分PAA均不会威胁人类健康,但亦有少数PAA,例如4,4’-methylenedianiline(简称4,4’-MDA),被国际癌病研究组织(IARC)定为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2B级别),或可透过厨具、食物包装等迁移至食物,长期摄入或有潜在的健康风险,欧洲早于2011年修订与食物接触法规EU 10/2011,将PAA限值订为不可检出,检测限值为0.01mg/kg。同年根据EU 284/2011规定,对于由内地和香港进口的尼龙及三聚氰胺厨具设立特别措施,要求每批产品必须提供PAA合规文件和试验报告,而当地口岸监管机构也会抽样检查进口产品。尽管如此,根据欧洲的食物和饲料快速通报机制(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简称RASFF),每年都有厨具被发现PAA迁移过量的通报。

 

测试结果显示,5款样本包括「Circulon Elite」(#9)、「EZ Cook」(#13)、「Tefal」(#14)、「Chef’s Favor」(#16)及「意美厨」(#17)检出的PAA超出欧洲标准规限,含量由0.02至最高9.7mg/kg,当中「意美厨」(#17)所检出的PAA最高。余下12款样本检出的PAA均低于检测限值,符合标准要求。

己内酰胺

己内酰胺及己二胺分别是用作制作尼龙6及尼龙66的单体。检测两者的含量可反映制造过程有否出现问题,影响产品质素。如大量接触这两种物质,可能会刺激皮肤、眼睛及呼吸系统,若长期接触低剂量己二胺,可能对呼吸系统、肝或肾脏有不良影响。

 

测试结果显示全部样本的己二胺含量均低于检测限值,符合欧洲的标准要求(2.4mg/kg)。此外,3款样本包括「Meyer」(#11)、「Daiso」(#12)及「EZ Cook」(#13)检出己内酰胺,含量由6至9mg/kg,其余样本的己内酰胺含量均低于检测限值,即全部样本均符合欧洲标准的要求(15mg/kg)。

塑化剂及金属测试全过关

全部样本所检测的6种特定可迁移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及9种金属元素,以及有金属手柄的样本所检测的21种可迁移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关的检测限值,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