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滋味雪糕如何选择? 不同味道糖分与总脂肪高低悬殊

夏日炎炎,食雪糕是莫大享受,不论是传统的杯装雪糕,抑或近年大受欢迎的软雪糕,都叫人难以抗拒!不过,雪糕由奶类制作而成,会否容易出现衞生问题?所含防腐剂是否安全?


本会测试了市面上29款预先包装及非预先包装的雪糕及冰冻甜点样本,预先包装样本的售价为一件$9至$99,非预先包装样本的售价为一杯$10至$82。结果发现1款样本检出的总含菌量和另外1款样本检出的大肠菌群含量超过香港法例的上限。

雪糕及冰冻甜点

根据欧洲雪糕协会(European Ice Cream Association)的资料,雪糕(ice cream)的主要成分是牛奶蛋白、糖、乳脂或植物脂肪。视乎所制造的味道,有时候雪糕还会加入其他配料,例如朱古力、水果、坚果、谷物和饼干。以家庭装计,一份雪糕的食用分量为100毫升,即两个标准雪糕球的分量。

 

在冷冻过程中,冰会在雪糕中形成。冰和空气构成雪糕的结构(structure)及厚度,是影响其质量和稳定性的基础。冰晶和气泡越细小,雪糕的奶油质感就越厚。在雪糕的制造过程中,牛奶蛋白、糖及食用脂肪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以下简略介绍一下。

牛奶蛋白、糖、脂肪在雪糕中的作用

牛奶蛋白是雪糕的关键成分。雪糕中的蛋白质可确保细小的脂肪和气泡形成,这些小泡泡给雪糕带来奶油香滑的口感,也有助于味道的构成。

 

糖除了令雪糕有甜味及有助释放雪糕的味道外,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冷冻期间形成的冰量,确保雪糕的质地够软,容易舀起食用。糖还可以增加雪糕的厚度,并使雪糕进出冷冻柜时的温差保持稳定。

 

脂肪是雪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有助雪糕的形成,传递风味,增强奶油味,并增加能影响雪糕内奶油香滑风味的微小气泡的稳定性。制造雪糕的脂肪可以是乳脂或植物脂肪。

 

有些雪糕产品会添加稳定剂和乳化剂。添加稳定剂(通常是植物胶)可改善雪糕的质地并防止融化;添加乳化剂(通常是植物油或鸡蛋产品)则可令雪糕更稠密及不易融化。

 

香港雪糕的相关法例

根据香港《食物及药物(成分组合及标签)规例》,雪糕所含脂肪不得少于5%,糖不得少于10%,而脂肪以外的奶类固体则不得少于7.5%。但雪糕如含有任何水果、果肉或果浆,则须符合上述标准或以下标准:其脂肪、糖及脂肪以外的奶类固体的总含量不得少于整体雪糕(包括水果、果肉或果浆)的25%,而在此等脂肪、糖及脂肪以外的奶类固体的总含量中,所包括的脂肪不得少于7.5%,糖不得少于10%,而脂肪以外的奶类固体则不得少于2%。就上述有关雪糕的标准而言,「糖」(sugar)指包括蔗糖、糖或衍生自淀粉的任何带甜味的固体物质,但雪糕所含蔗糖不得少于7.5%。

 

内地雪糕的相关标准

根据内地标准《GB/T31114-2014冷冻饮品冰淇淋》,冰淇淋是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糖、食用植物油等的一种或多种为原辅料,或添加食品添加剂和(或)食品营养强化剂,经混合、灭菌、均质、冷却、老化、冻结、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冰淇淋可分为全乳脂冰淇淋(full-milk fat ice cream)、半乳脂冰淇淋(half-milk fat ice cream),以及植脂冰淇淋(vegetable fat ice cream)。全乳脂冰淇淋的主体部分乳脂占的质量比例大于8%;半乳脂冰淇淋的主体部分乳脂占的质量比例大于或等于2.2%;植脂冰淇淋的主体部分乳脂占的质量比例低于2.2%。这三个类别下又分为清型冰淇淋(uniform ice cream)和组合型冰淇淋(combination of ice cream)。清型冰淇淋不含颗粒或块状配料,例子有云呢拿冰淇淋,芒果味冰淇淋,香芋冰淇淋等。组合型冰淇淋则以冰淇淋为主体,其质量比例超过50%,再加入其他配料如朱古力,饼干等组合而成的制品,例如朱古力脆皮冰淇淋、三文治夹饼冰淇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