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用途
数据经特殊加密通道传送
不论用户是在家中或办公室透过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简称ISP)的宽频或流动网络上网,即使用户网上的身分并不用上真实姓名,用户日常的各种网络活动,网络服务提供者都能掌握并留有记录,过后也能追查出来。
用户外出时或会用上公众场所包括餐厅、酒店、购物商场或商店提供的免费Wi-Fi服务,惟这些免费Wi-Fi的网络安全成疑,泄露个人网络私隐的风险甚高,用户浏览过什么网站、收发的信息内容或文件、登入网站的用户名称及密码,都有机会被黑客窃取。
注重私隐和网络安全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前,其实可利用VPN服务,建立特殊加密通道(Encrypted tunnel),这样即使用上了未必可靠的互联网服务,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亦未必能读取或窥探用户的上网过程和内容,大大加强私隐保障。
匿名上网保障网络私隐
用户上网都必须有一个互联网协议地址,即IP address(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这是由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所分配的,能用于识别和追纵用户身分,但如果用户上网前先连接VPN,便会换上另一个IP地址,即之后的一切网络活动都不用表露用户真正的IP地址,因此能令用户以匿名身分上网,增加识别或追纵用户身分的难度,提高私稳保障,例如即使在网络上较放心地吐真言,也不用担心身分被揭露而惹麻烦。
VPN服务商通常都设有多个伺服器(Servers),用户只须选择连接不同的伺服器,便可换上不同的IP地址,因此用户更可以此方法随时转换IP地址,如果遇上一些对同一IP地址有使用限制的网站,例如不可在同一天内从该网站下载多于一定数量的档案,但如果用户在下载过程中无故中断,则可以VPN转换另一个IP地址,便可继续进行下载。
连接VPN后仍须小心上网
以VPN来进行匿名上网也不一定完全无法被追纵,隐藏真正IP地址确可增添追纵的困难,但凭网络活动上留下的各种其他蛛丝马迹,也有被「起底」的可能;如果用户透过VPN进行违法的行为,VPN服务商亦可能会应执法机构的要求而配合调查。
此外,尽管VPN服务商都声称会保障用户私隐,但到底是否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遵守承诺,会否暗中也有记录用户的网络活动,其实也难以得知。
一般而言,用户不妨适当地运用VPN服务来提高私稳,但不宜过份信任其服务,当然也切勿以VPN来进行违法行为。
为确保能真正匿名上网,每次使用VPN上网前,浏览器应先清除cookies记录或开启隐身视窗(Incognito windows)上网,否则有些网站可能在进入后会以原有帐号自动登入,用户其实不应以原有帐号来登入各种网络服务,才能真正匿名,必要时不妨考虑另开帐号以完全避免被「起底」。
不受地域限制取用服务或优惠
有些网站的服务设有地域限制(Geoblocking),例如有些影片串流播放内容可能只限于某些国家的用户观看,如果用户上网的地方并不是容许的,例如旅游时身处别国,有时候即使已是该网站的付费会员,也可能无法观看,幸好VPN服务商通常在世界各地都设有伺服器,用户可尝试选择先连接位于该网站容许的国家的VPN伺服器,便有机会顺利使用服务。此外,有些网上购物、酒店或机票订购提供的特别折扣优惠,可能只限于指定地方的用户,如用户想享有该等优惠,亦可尝试透过VPN的连接来取得。
跨越防火墙令网络正常畅通
外游到一些国家或地区,或使用了一些公众场所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免费Wi-Fi,或会遇到网络局部堵塞的情况,这通常都是因为网络防火墙的限制,虽然有些网站可顺利浏览,但却有部分网页总是无法打开,或部分档案无法下载,一些社交网络、即时信息服务都可能总是长期不能连上,以致信息无法正常收发。
透过使用VPN,用户有机会解决这些网络被封锁或不畅通的问题,让用户如常享有较大使用互联网的灵活性,顺利连接或随意浏览任何网站。
VPN服务商提供灵活服务
如要使用VPN服务,必须先连接至VPN伺服器;网络知识较丰富的进阶用户可自行在家中设立VPN伺服器,一般只须选购一部已内设VPN伺服器功能的路由器(Router),又或在普通的路由器上改为安装较专业的第三方路由器操作系统,即可替路由器增添VPN伺服器功能,不过,这样做都只能令自己拥有一个本地的VPN伺服器,远不及使用于世界各地提供大量伺服器的VPN服务商灵活方便。
VPN服务商提供的VPN服务一般分为收费及免费两种,收费的一般按使用期来收费,而免费的则通常设有使用限制。一般使用上都不太困难,不论是使用Windows或Mac作业系统的电脑,又或是使用Android及iOS的流动装置,只须安装VPN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式,即可选择喜欢或合适国家的VPN伺服器并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