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共建可持续都市
回收行为要加把劲!

共建可持续都市 
回收行为要加把劲!

本会於今年6月发表第二份研究报告《可持续消费  知行融乐 – 消费行为追踪研究》,由可持续发展基金资助,探讨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态度及行为於过去5年有否转变。此外,本会今年亦参与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的一项研究,分析现时食物和日用品包装是否方便消费者进行回收。结果显示,香港消费者在可持续消费的认知和态度,以及行为和意愿都有进步,惟回收意欲不高,而产品的可回收性(recyclability)低,生产商提供的回收资讯不足,加上回收业面对储存及运输的成本持续增加,令回收措施的成效略逊於国际水平。

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第二份研究报告发现消费者于2个主要指数包括「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和「消费者的行为和意愿」均略有进步,但升幅轻微。这2个主要指数分别由8个次指数组成,当中「回收行为」是唯一一个没有上升的次指数,维持在较低的63分,情况值得关注。

 

香港可持续消费指数

 

受访者普遍对可持续消费有所认知,不少亦关注产品的可持续性,包括产品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会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及其寿命;相反,较少受访者关注产品是否过度包装及是否经常推陈出新而导致不必要的替换等。

 

在行为及意愿方面,绝大多数(8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额外费用购买环保或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然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此类产品于市场上「不足够」或「非常不足够」;亦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并非经常购买此类产品或服务,原因是「没有足够资讯」、「太昂贵」及「不容易获得」。

纸张及塑胶的回收行为呈下降趋势

6项常见的回收物料中,只有约3成受访者表示「常常」或「有时」回收金属、玻璃或小家电;约一半表示会回收衣服、纸张或塑胶。不过,分别有约3成(27%及32%)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不」回收纸张或塑胶,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22%及27%)有所上升,显示不回收纸张或塑胶的比例增加。消费者因对回收服务的管理缺乏信心,所以参与回收的意欲下降。另外,约1成受访者表示并不容易做到家居废物分类,最大的原因是回收设施不足或地点太远,以及懒惰/嫌麻烦。

是项计划由可持续发展基金资助

是项计划由可持续发展基金资助

要重建消费者的信心,本会建议:

 

  1. 加强公众教育及建构支援平台,以培育对可持续消费的认知及文化
  2. 增加市面上环保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及选择,并提供诱因鼓励消费者购买
  3. 制订方便使用、严谨及具透明度的废物管理系统,以重建消费者参与回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