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7款婴幼儿小食,哪款较健康?

37款婴幼儿小食,哪款较健康?

俗语有云「三岁定八十」,好习惯要自小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亦然。口味偏好早于婴幼儿时期已建立,如果于此阶段经常进食过甜或过咸的食物,或使婴幼儿养成嗜甜或咸的口味,甚或影响其成年后的饮食习惯,长远甚至影响健康。市面上有不少标示适合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小食,本会检视了37款的成分,以及其糖和钠含量,帮助家长为婴幼儿作出适合的选择。

持份者意见或回应

家长在安排婴幼儿进食小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项重点:

  • 供应时间:应与正餐相隔至少1.5小时,以免影响正餐食欲
  • 供应分量:应占全日能量及营养摄入量不多于10%(早午晚3餐则各占约30%)

  • 营养价值:避免高盐高糖高脂的加工制品,多选择含丰富膳食纤维、钙质、铁质、维他命D的食物

  • 安全考量:避免蜜糖(1岁以下)、咖啡因、未经巴士德消毒的奶制品、容易硬噎的食物

  • 供应性质:应作能量及营养补给,切勿利用「重口味」小食作奖励,亦不应取替正餐,以免引致偏食习惯及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

 

最后一提,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最佳独家营养,因此妈妈可考虑在开始加固及引入小食的同时,持续喂哺母乳至2岁以上,支持宝宝成长、发育及提升免疫力。

 

婴儿出生最初6个月全吃母乳,约到6个月大,开始进食固体食物,并继续吃母乳至2岁或以上。婴幼儿时期是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家长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提供多种类的食物,这不但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亦有利培养他们对这些多样化天然食物的喜好。正餐之间的茶点,家长可选用正餐时较少提供的食材,并以家庭自制为佳,让孩子补充营养,同时增加他们接触不同种类的食物的机会。

 

调查显示部分标示适合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小食未必低盐或低糖。若选择预先包装食品,家长宜参阅包装上的成分资料及营养标签,选择含糖、钠质较低的产品,同时亦应尽量减少提供的分量和次数;避免提供含人造甜味剂(即代糖)的小食及饮品,以免培养嗜甜的口味;避免提供含咖啡因的小食及饮品,以免影响幼儿的睡眠质素。另外,避免在家中储存包装小食,减少孩子因要求吃时而引发的磨擦。对于2至6岁的幼儿,家长宜在正餐和小食以外的时间只供应清水。

 

参考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标准,《食物及药物(成分组合及标签)规例》规定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预先包装婴幼儿食物,须以营养标签标示能量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含量,及食物内加入的维他命A和D含量。

 

食安中心已跟进消委会转介的全部个案。当中2款产品涉嫌违反相关规例,中心会提出检控。余下的2款产品,中心正在跟进当中。

 

长期过量摄取钠可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风险,世卫亦警告勿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游离糖。购买预先包装婴幼儿食物应留意营养标签,选购钠含量较低产品,亦要查阅配料表,避免购买添加糖分产品。

 

「BeanStalk」(#1)的制造商指其产品的每食用分量含少于0.5克糖。而根据日本2020年膳食摄入量标准,6-12个月及1-2岁幼儿钠的每日建议摄入量分别为600和1,181mg。每食用分量(36毫克钠)仅占幼儿每日摄入量之6.0%和3.0%。1岁以下儿童需摄入33片,而1-2岁儿童需要摄入66片才达到最大钠摄入量。

 

「嘉宝」(#9和#33)的进口商指其产品符合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及香港营养标签法例要求,而所标示的营养资料实际营养含量亦符合香港法规。该公司又表示虽然现时香港及美国并没有立法限制婴儿食品的糖含量,但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其公司的重中之重,全线产品绝无添加人工调味剂、防腐剂及人工色素,可供婴幼儿健康和安全地食用。

 

「Babybio」(#19)的分销商表示该公司对其产品原材料的质量非常严谨,为了让其产品的质地适合8个月大或以上的婴儿食用,加入了有机认证的蔗糖。该公司又指其产品的营养价值,包括糖和钠,均符合欧洲法规及标准。

 

「Hipp」(#25)的总代理表示其产品的糖来自天然有机果汁,并不是额外添加所致。该公司指其产品是「无添加糖」。

 

「贝贝」(#27和#36)的分销商指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2020 Nutrient Intake Standards for Koreans》对婴儿所订的每日建议摄入量,判断其产品的糖含量为合适的水平。

 

「Bruno Choice」(#32)的分销商表示其产品含有47.76%真水果,产品的部分糖来自水果的天然糖分而不是添加糖。其产品于制造时含每16克 40 亿活性菌(active live cultures),不含人工色素及麸质。

 

「Kiwigarden」(#37)的分销商表示为配合更健康饮食,厂商已推出无加糖系列供消费者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