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事务所」实非「律师事务所」 办理破产离婚提防所托非人

「事务所」实非「律师事务所」 办理破产离婚提防所托非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走到财务或婚姻困境时,难免会感到旁徨无助。根据破产管理署的最新统计数字,2020年上半年由债务人申请破产的数目为4,294宗,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20%;新冠疫情严重打击经济,预计破产申请数目可能持续上升。此外,2019年获颁布离婚令的数目为21,157宗,是1991年的3.4倍。「破产事务所」或「离婚事务所」在网上比比皆是,并标榜收费便宜、经验丰富,甚至声称提供「专业服务」,究竟这些「事务所」的负责人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资格?服务又是否可靠?本会职员以神秘顾客身分向12间提供办理破产及/或离婚服务的「事务所」查询收费及服务详情,以了解相关的程序和风险,并向不同专业团体及机构收集宝贵意见。

律师会意见

香港律师会对「事务所」的营业行为有甚么意见?

「事务所」以拥有法律专业资格、知识和执业技能自居,来宣传其法律服务,以图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相信其可以提供律师行水准的法律服务,却又同时标示免责声明,以逃避保障公众的责任。

 

《法律执业者条例》(第159章)第51条与此有关,规定「如任何作为是由法人团体或其任何董事、高级人员或受雇人所作出,而该等作为的性质或所作出的方式是刻意暗示该法人团体是合资格或获法律承认为合资格以律师身分行事的,则该法人团体即属犯罪」。

 

虽然公众可自由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服务提供商,但商户不应误导公众,令公众相信不受监管的「事务所」在提供一般由律师行所提供服务时,相等于律师行,这是不容许的。用户或许以为正获得法律协助,但实际上可能会面临更多法律风险,因为一旦因不受规管的「事务所」的服务而蒙受损失,他们就无法追索。香港律师会一直密切监察情况,并会与律政司和执法机关保持联络,确保公众获得充分的资讯和保障。

如何分辨有关「事务所」是否律师行,以及相关人员是否具有律师资格?

市民可以透过香港律师会网站的「法律界名录」,搜寻所有在香港律师会注册的持有执业证书之律师、非持有执业证书之律师、香港律师行、注册外地律师行,以及注册律师等及其相关资讯。如市民发现怀疑伪冒律师行或律师,应向律师会查询及举报。香港律师会于其网站的「诈骗警报」页面也会发布相关资讯: www.hklawsoc.org.hk/pub_c/scam/search.asp

若「事务所」与受聘请的律师分享合作的利益,有关律师有否违反香港律师会的专业守则?

根据《律师执业规则》第4条,任何律师不得与任何并非香港执业律师的人分享该律师在任何业务上的利润收费,亦不得协定如何分享该等利润收费,不论是以按任何该等并非律师的人所介绍业务而支付佣金或协定按该等业务而支付佣金方式分享,或以其他方式分享。「事务所」明显不是律师行,没有按法例向律师会注册。任何人不得以「事务所」名义向公众以执业律师身分提供法律服务,而任何律师亦不得与之分享利润收费。

由律师代办离婚及/或破产会有甚么保障?

离婚可能衍生子女抚养权、赡养费、住屋安排和财产分配等法律争议,律师提供的专业法律意见可保障当事人及子女的权益,理顺繁复的法律程序,减轻当事人的压力。在破产方面,律师除了可以协助客人处理申请程序外,更重要是协助破产人了解他的法律责任和权益。香港律师会建议市民根据实际情况,谘询独立的法律意见。市民可于香港律师会的网站,按分类搜寻提供家事法(Family Law)和破产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名单:www.hklawsoc.org.hk/pub_c/lawfirmdirectory/default.asp

 

香港律师会亦有提供免费法律谘询服务,为公众提供不多于45分钟免费初步法律谘询服务,当中包括家事法和破产。市民可透过电话法律谘询计划了解8个不同类别的法律资讯。详情可以浏览:www.choosehklawyer.org/tc/index.asp

 

律师行由执业律师管理,必须依法遵守严格的专业道德守则。为确保公众获得保障,执业律师必须就执事业务所招致的民事法律责任上的申索而引起的损失提供专业弥偿。相反,「事务所」声称它们并非律师行,因此毋须遵守适用于律师行的规则和条例,包括强制性的专业弥偿要求。这些「事务所」的运营人虽然提供有关法律谘询服务,但却声称他们并非以执业律师身分提供服务,籍以逃避保障客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