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测试结果
食用安全测试结果
3-氯-1,2-丙二醇(3-MCPD)及其脂肪酸酯测试把所有样本分为3部分进行,分别为面饼、粉状调味品和其他调味品,例如酱包、油包,但不包括脱水蔬菜和炸葱等。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测试则为样本的面饼和非粉状调味品分别进行。此外,安全测试亦检测了面饼以外的其他成分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污染物3-MCPD
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是一种在食物制造、烹煮及其他加工过程(例如油炸和烧烤)中自然产生的污染物。食物中的3-MCPD主要以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3-MCPDE)的形式存在,并在人体释放出3-MCPD。经加热处理的食物和精炼油脂是摄入3-MCPDE的主要来源。根据食安中心的资料,棕榈油于精炼过程产生的3-MCPDE水平较葵花籽、大豆油等其他精炼植物油高。另外,酸水解植物蛋白(acid-hydrolysed vegetable proteins,acid-HVPs)可用作增味剂以提升调味品(例如豉油、蚝油、鸡粉等)及食物的味道,其生产过程也有机会形成3-MCPD。因此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的调味品和配料,亦可能含有3-MCPD。
由于现时有足够证据显示3-MCPD会令实验动物产生肿瘤,但未有资料显示3-MCPD会令人类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3-MCPD列为「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第2B组)。另外,3-MCPD亦会影响大鼠的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及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把3-MCPD和3-MCPDE单独或组合计的暂定最高每日可容忍摄入量(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PMTDI)定为每公斤体重4微克。本港《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为含有酸水解植物蛋白的固态调味品和其他含有酸水解植物蛋白的调味品订定上限,分别为每公斤1毫克(即1,000微克)和0.4毫克(即400微克),但未有为即食面的面饼或其他成分订定3-MCPD浓度上限。欧盟规例为食油类订定3-MCPD和3-MCPDE总和的上限,其中棕榈油的上限(以3-MCPD表示)为每公斤2,500微克。因检视样本的成分未必能判断样本各部分有否含酸水解植物蛋白,是次研究主要参考欧盟的上限。
油炸面饼含较高3-MCPD
面饼测试显示,油炸面样本检出的3-MCPD由每公斤97微克至490微克,平均为每公斤358微克。非油炸面则只有1款样本检出3-MCPD,含量为每公斤19微克。油炸面饼经高温油炸时,可产生3-MCPD,而用作油炸的食油亦可能含有3-MCPDE,并依附在面饼,以致油炸面饼的3-MCPD检出量一般较非油炸面饼的高。
2款调味品含量较高
样本的粉状调味品的3-MCPD含量由没有检出至每公斤810微克;其他调味品的3-MCPD含量则由没有检出至每公斤3,100微克,当中「功德林」(#12)和「Meadows」(#13)的检出量最高,均为每公斤3,100微克,高于欧盟为棕榈油订定的每公斤2,500微克的上限。该2款样本的其他调味品均含有棕榈油。
小童食用1份便超过上限的一半
以1份计算,油炸即食面样本的3-MCPD含量由11微克至54微克,非油炸即食面样本则由没有检出至37微克。全部样本中,含量最高的样本为「妈咪」(#14)。以1个60公斤的成人为例, JECFA的3-MCPD暂定最高每日可容忍摄入量为240微克,该成人1日食用4.5份#14才会超出其每日摄入上限。而1个24公斤的7岁女童,食用1份#14便会达JECFA建议的3-MCPD每日摄取上限(96微克)的56%。
污染物GE
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是精炼油脂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油脂进行精炼脱臭步骤时,在长时间高温(高于240℃)下,或会形成GE。含有精炼油脂的食物亦可能会含有GE。食物中的GE会在人体消化过程中分解,释放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环氧丙醇(glycidol)。环氧丙醇对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充分,而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因此被IARC列为第2A组物质,即「可能令人类患癌」。动物研究显示摄入环氧丙醇也可能会对神经、泌尿和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影响。本港和食品法典委员会(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odex)没有为GE于即食面及其配料中的浓度设定上限。欧盟则为市面上供最终消费者选购或用作食物原料的植物油脂、鱼油和其他海洋动物的油脂(但不包括用于制造供婴幼儿食用的婴儿食品和谷基类加工食品的植物油脂)的GE订定上限,以环氧丙醇检出量表示,为每公斤1,000微克。
非油炸面饼未有检出GE
面饼测试显示,油炸面样本的环氧丙醇浓度悬殊,由每公斤61微克至850微克,而非油炸面样本则没有检出环氧丙醇。环氧丙醇浓度差异估计是与油炸时使用的食油有关。如果面饼的油炸过程使用GE含量高的食油,GE会跟随食油被带到面饼。
3款调味品GE含量高
由于粉状调味品的主要成分并非油脂,是次研究主要针对非粉状调味品。各样本的其他调味品的环氧丙醇浓度由没有检出至每公斤5,111微克,当中「功德林」(#12)、「Meadows」(#13)和「妈咪」(#14),浓度分别为每公斤1,500微克、3,800微克和5,111微克,该等样本的主要成分为植物油,惟检出量高于欧盟为植物油订定的上限(每公斤1,000微克)。
促严控质素以保消费者健康
以每食用分量计算,油炸即食面样本的环氧丙醇含量由7微克至96微克,非油炸即食面样本则由没有检出至33微克,当中含量最高的样本为「妈咪」(#14)。
虽然目前未有研究指食用即食面摄入环氧丙醇会对健康构成风险,但由于JECFA指环氧丙醇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不能设定一个健康参考值,所以消费者仍要多加留意日常的饮食习惯,以减低摄入的机会。
3-MCPDE和GE在食油的含量可透过不同方法减少,例如使用不同的耕种方式、肥料、加工方法等。因此,本会促请业界严控即食面原材料的质素和生产过程,减低3-MCPD和GE的含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酯是常用的塑化剂,能使塑胶变得柔软。它广泛应用在塑胶制品中,例如塑胶器具和玩具等。食物在加工处理或包装过程中,又或透过环境污染,可能产生塑化剂的迁移。邻苯二甲酸酯被视为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都是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已被IARC归类为「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第2B组),长期摄入会影响实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生殖和发育。长期摄入大剂量的DBP则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情况,并导致实验动物胎儿畸形。而食安中心为食物中的DEHP和DBP含量设定行动水平,分别为每公斤食物含1.5毫克DEHP和每公斤食物含0.3毫克DBP。
5款样本检出DEHP/DBP
一般食用并不影响健康
是次测试了各样本面以外的其他成分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结果显示有3款样本的其他成分检出DEHP,分别为「极豚」(#5)、「Meadows」(#13)和「好食乐」(#16),含量分别为每公斤0.11毫克、0.17毫克和0.24毫克;另有「功德林」(#12)、「KIKI」(#15)共2款的其他成分检出DBP,含量分别为每公斤0.1毫克和0.17毫克,检出量均低于食安中心的行动水平。一般食用情况下,对健康构成的风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