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及食肆意见
厂商及食肆意见
「麦当劳」(#5)表示每年定期委托认可独立检测认证机构测试食材,最新测试显示,薯条的「丙烯酰胺」含量为316微克/公斤,低于欧盟的基准水平。该公司又称与其供应商在挑选马铃薯、储存及加工制作薯条时,会参考食品法典委员会制订的规范,并在餐厅严格控制温度。
「快乐蜂」(#6)表示会持续监察食品品质以符合相关食品法例,保障市民。
「Five Guys」(#7)表示,为确保食品安全,已将缓解丙烯酰胺的措施纳入其HACCP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马铃薯;检查马铃薯的质量;将马铃薯储存于正确的温度和低光照度;食油每天检查两次,确保温度和品质,并制订更换食油指引。该公司又称会培训员工以按照高标准烹煮薯条,检查炸薯条包括颜色和味道。
「肯德基」(#8)表示会将本会的测试结果纳入产品质量检测的参考范围以内。
「宜家家居」(#9)认为测试结果证明该产品符合香港有关营养的规定,很高兴知道其顾客可以安全地食用。
「意粉屋」(#10)表示,其星星薯饼在烹煮前的分量为250克。
「759阿信屋」(#19)的代理商表示,已参考本会的测试结果,更新产品的标签,并安排产品作进一步检测。
「巨浪大切」(#21)的代理商表示不同意其产品样本钠含量的测试结果,因为每块薯片是通过机器撒粉的,每块薯片沾有的味粉不一,当抽取样本检验时会因每块薯片味粉不一而大大影响化验结果,而且数值相差可以很大。该公司又向本会提供厂方的相关测试报告,指其产品检出的钠含量为每100克207.64毫克,而产品包装上显示是每100克217毫克,没超出规管限;亦没有检出丙烯酰胺。(本会按:本会的测试不只是测试一块薯片,而是以过百克薯片混合再抽取样板进行测试,应能反映本会购得该款样本的平均值。)
「Red Rock Deli」(#23)的代理商表示已转变配方,并更改了营养标签。
「珍珍」(#29)的代理商表示,其产品2007年后没有变更过配方,其包装上的营养资料是基于一份2008年的检测报告来订定。该公司又称,基于近期的检测结果,会更新营养标签以反映最新情况,往后会每年或最少每两年进行一次营养资料检测。
「Mackie's of Scotland」(#30)的代理商向本会提供测试报告,指其生产商在2019年进行2次测试,丙烯酰胺含量的测试结果分别比本会的结果低33%及47%,符合及低于欧盟订立的指标含量。该代理商又表示,在制造过程中,亦有安排一系列的品质监控措施,包括挑选优质马铃薯、控制储存环境及加工工序,致力减低产品的丙烯酰胺含量。
「M&S」(#31)的代理商表示,尽管已采取许多控制措施以降低丙烯酰胺含量,但包装中存在的任何深色或烧焦的薯片都可以令丙烯酰胺含量超出限量。该公司又称,其产品是使用糖分天然含量较低的品种,在较低温度下烹煮,并在包装前利用光学方法筛走有缺陷或深色的薯片。
「Meadows」(#32)的代理商表示,一直以非常严谨的态度处理食物安全,并尽全力确保产品符合香港的食物安全规例,顾客可安心享用。
「Topvalu」(#36)的代理商表示,已不再售卖该产品,并与供应商密切跟进,加强对所有产品的品质管理。
「日清湖池屋」(#39)的代理商表示,将6包同款而不同批次的产品送往独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内的丙烯酰胺含量为每公斤18至57微克,远低于本会的测试结果。该公司称一向重视食品品质及安全,亦关注到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或会产生丙烯酰胺,又指由于同一款食物所产生的含量亦会有很大相差,每月均会检测产品内的丙烯酰胺含量,并会继续研究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产生丙烯酰胺,包括在原材料选购、油温及时间控制等,让消费者更安心食用。
「鲤鱼门绍香园」(#40)向本会提供2017年的测试报告以支持其产品的营养标签资料。
「无印良品」(#41)向本会提供测试报告,表示其产品样本的丙烯酰胺数值为每公斤210微克。
「阳光健食」(#43)的代理商表示,由于产品是植物,因此每批的营养成分含量会有所不同。
「Fonzies」(#59)的代理商表示,现时的营养标签上的营养成分含量是根据理论值和计算结果而得出的,因此标签上的数值与测试报告存在差异。此外,该公司又称正进行产品改革,包括更新包装和营养标签。
「冠华」(#70)表示十分重视是次检测结果并进行了跟进工作,包括与虾片原料及食用油对照各自的报告数据。该公司表示,使用的食油烟点为230度,会与油公司了解。该公司又抽对照食油及粉原料的营养资讯数值,计算上未超出包装标示,与本会测试报告出现差异的原因未明,会与化验室专业人士查核所用食油和原料于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相关物质的情况。该公司表示,在查明原因前,会停止生产相关产品及回收相关批号的货品以释公众疑虑。
「MOMOKO」(#72)的代理商表示,注意到本会的测试结果与其产品的营养标签有不一致的地方,正进行调查。如发现任何错误,会立即处理。